得,又是一道新鲜菜。

北方其实很少有种植桂花的,因为冬天太过寒冷,无法自然越冬。

即便是种,也只能种在大缸之中,冬天就要搬到室内温暖的地方。

但是这样的桂花不接地气,树根被困在缸中无法伸展,基本上都长得不怎么好。

所以北方人对于桂花的印象,除了大姑娘小媳妇用的桂花油,便只有点心桂花糕了。

如今上来一盘桂花肉,便叫人忍不住地好奇。

盘中那一朵看似层层叠叠的白花,其实是用一片片炸成米黄色的肉片拼出来的。

这道菜必须要选取猪的坐臀尖儿,将肉切成半指厚的宽片,用刀背在肉面上不断锤敲,让肉的纤维松散开来,再用刀背拍平,细细打上菱形花刀。

将收拾好的肉片加入调料、桂花蜜、蛋黄和淀粉等搅拌均匀,让肉挂糊,然后逐片散入七成熟的油锅之中,还需用漏勺不断地捞起肉片抖动,好让肉片受热均匀,色泽统一。

之后再将油烧至八成热,再次投入肉片,将肉片炸得外表形成褶皱,呈现出银桂一般的米黄色泽,此时便可以捞出装盘,撒上桂花上桌。

这道菜最关键的就是掌握火候,如何将挂了糊的肉片炸得外酥里嫩,绝对是需要娴熟的技巧和对油温、火候的掌握的。

里面的肉片经过捶打又打上了花刀,大部分纤维都被锤松切断,所以吃起来格外嫩滑,还带着桂花蜜的清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