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人对肘子绝对是不陌生的,没到过年的时候,即便家里条件再不好,大部分人家也会尽量买两个肘子回家,炖上一锅作为年夜饭上的硬菜。

肘子也是招待客人时候十分体面的菜品。

张师父经常出去给人做工,也经常会被主家留下吃饭,肘子算是十分常见的一道菜,也代表了主家对他手艺的认可和满意。

所以什么酱肘子、红烧肘子、冰糖肘子,他都不知吃过多少了。

他还曾经开玩笑似的说过,自己以后老了做不动木工活了,说不定可以去做肘子。

但是吃了这么多年的肘子,他吃过软糯香甜、入口即化的,也吃过劲道弹牙、清爽不油腻的。

但是这种炸得满身脆皮的,他还真是第一次见到。

盘中铺着生菜叶,上面摆着一个完整的肘子,旁边还有几个装着不同蘸料的小盘。

虽然知道是要蘸着吃,但是脆皮的肘子如何分开?大家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筷子。

最后还是小徒弟按捺不住,先伸出了筷子。

结果稍一拨弄,一整个儿肘子就突然间分崩离析,变成适口的长条状,四下散落在盘中,只余一根光秃秃的棒子骨立在中间。

大家这才发现,原来肘子其实是已经切好的,又重新按照原样儿拼了回去,贴附在骨头周围而已。

这样带着酥皮的东西还能切好再拼得严丝合缝,足见厨师的刀工了得。

散落在盘中的肘子肉,从侧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里的层次。

最外层是炸酥的脆皮,下面是软糯晶莹的肉皮和肥膘,这里是肘子中最好吃但是也最容易起腻的部位,最里面一层则是呈现出好看的棕红色的酥烂瘦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