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它们在蒸制的过程中,又都将自身的咸味和鲜味贡献出来,渗入驼峰之中,使得驼峰更加美味。

就在大家还沉浸在驼峰的美味中无法自拔的时候,紧接着又端上来两道菜。

“铁板驼筋。”

“红烩驼肉。”

铁板滋滋冒着热气上了桌,驼筋一块块呈现出半透明的琥珀色,上面还撒着调味料和花生碎,被灼热的铁板烘烤着,不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。

驼筋炖得恰到好处,口感劲道弹牙却又易于咀嚼,没有任何硬芯儿和难以嚼烂的问题。

而且外面包裹着的酱汁和配料,也让驼筋吃起来更加香浓可口。

吐蕃人着急,很快就朝驼筋下筷子了。

但是魏国涛是吃过夏月初做的铁板牛筋的,知道要等驼筋下面被铁板烤到焦脆会更加好吃,所以并不急着去夹驼筋,而是先盛了一勺红烩腩肉到碗里。

红烩腩肉是加了炒烂的西红柿酱一起炖煮收汁的,腩肉炖得烂软,全部吸饱了汤汁,一块肉入口,咬下去满口都是酸甜的汁水,叫人浑身嗖地一下,好像四肢百骸都被打通了一般,忍不住要打个激灵。

而且酸甜的口感不仅不腻,反倒将前面吃到的油腻全都解了,刺激得刚才稍稍有些被腻住的胃口重新大开,再次期待起后面的菜品来。

吃过红烩驼肉之后,铁板的温度已经下降了许多,此时铁板跟驼筋紧贴的部位,已经被烤出一层焦黄的硬壳。

用旁边的铁铲用力贴底儿将其铲起翻面,此时再吃,上脆下弹,焦香满口,味道别提多好了。

吐蕃人哪里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吃法,全都蠢蠢欲动地又朝驼筋伸出了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