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零八十四章 写碑

小三百字的文章,周至没用多少时间就写了出来,用的文氏中楷,秀丽端庄兼备,就算老杨不懂书法,也晓得今天是捡到宝了,乐得眉开眼笑。

但是这篇文章大家都不懂,周至还得解释:“除了最后这一段,前面本身是一篇现成文章,是宋代着名的耀州窑祭祀窑神的文章,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发现的,最早的祭祀窑神的文章。”

“文章里说得明白,耀州窑神的封号叫能侯,尊号叫德应侯,庙址在半坡纸上,依山傍水,下视窑口。”

说着将文章解释了一遍,文中对于窑工精湛的收益和精美产品的称赞,又让老杨乐开了花。

最后周至才解释自己写的那一段,意思是我来到青神,正好遇到老杨需要祭祀窑神的荐章,我看白坡这个地方和《耀州德应侯碑》里记录的山水人文,简直一模一样,要是窑神有灵,肯定也居住在这里吧?因此恭敬地将文章抄录下来送给他。

虽然一篇文章几乎全是抄的,但是字字句句几乎全都挠在了老杨的痒处,最后一段更是续得有理有据,让老杨理直气壮:“真的是一模一样啊,小先生要不说这是千年前的文章,分明就是写的我们白坡嘛!不晓得耀州那边现在啥样,但是咱们这儿,窑神爷爷肯定还住着!”

突然想起一件事儿,又跑进里屋去拿了一支大笔出来,对着周至客气请求道:“再劳烦小先生一回,这德应侯庙四个字,还得您来!”

周至也不推脱,笑着把庙名给写了下来,估摸着从此以后,青神一地的窑神爷爷,名字就叫德应侯了。

这通活也是颇费功夫的,事情一过,大家的关系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。

老杨热情地挽留周至一行吃晚饭,但是周至却予以推脱,只说今晚还要赶回蜀都去,明天还要正常上课呢。

待到周至他们回到茶厂,简单吃了点东西准备出发的时候,正在往后备箱疯狂塞土产的卢妈看着门口进来的人:“诶?老杨你怎么又过来了?”

老杨拎着一个黑色的人造革旅行袋:“这么劳烦小先生,连饭都没有请一会,实在是臊脸得很,想着这些东西他肯定用得着,我就赶紧给送了过来。就当做今天的润笔了!”   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