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0页

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出生入死、承受过如泰山般重压的大将,才能真正获得这样的心理特质。而一旦获得,则如脱胎换骨,从此以后在疆场上不惧于任何人。

对马忠来说,他推算战局,是将兵力多寡、敌我位置、各部的战斗力、战场的地形之类一一列明,加以权衡。但雷远所想的不止如此。在他和关羽这一类久历戎机的武人眼里,沙场对抗的本质是人,是制人和制于人的不断应对转换。而想要制人,靠的则是人的坚韧和大胆!

雷远握了握腰间悬着的长剑。

手臂依然在痛,因为此前持剑作战的缘故,整条小臂表面血管都浮了起来,胀痛得像要爆炸。但随着雷远的精神愈来愈高亢,这种疼痛此时已经不成负面的影响,反倒刺激着雷远,让他的精神始终保持高度集中,头脑始终敏锐。

“襄阳城不是问题,关君侯这会儿定已渡过汉水。以他的赫赫声威,只要旗帜出现在樊城,曹军就会惊恐,就会疯狂地向北求援……”

雷远顿了顿,沉声道:“曹操素来敬畏关君侯,一听前线军报,必定急催增援,可他的庞大兵力,此时分布在从新野到樊城的上百里广阔区域中,又因为我们的滋扰而队列散乱。愈是紧急调度,愈会使部伍比现在还要散乱十倍……到那时候,他们的大军就仿佛一个气血逆行、半身不遂的巨人,我们要做的,只是找到他们的要害所在,引刀一割!”

说到这里,雷远扫视略显疲沓的将士们。他咬了一口烤饼,轻笑着对马忠道:“将士们的状态,我很明白。不过,兵法有云,兵无常勇,亦无常怯。我信得过他们,需要他们奋勇作战的时候,他们不会令我失望的。”

第1030章 胆色

庐江雷氏终究不是那种有传承的将门,雷远的用兵之法,更多是从一次次如履薄冰的战斗中提炼来得,他日常研习兵法,常是有一搭没一搭。

所以他记错了,“兵无常勇,亦无常怯”这句话,并非出于兵法,而是出于《吕氏春秋》。全文是:“民无常勇,亦无常怯。有气则实,实则勇;无气则虚,虚则怯。怯勇虚实,其由甚微,不可不知。”

这段话的意思是,人的勇气最难以把握,情绪心态往往因时、因地而异,战况瞬息万变,而勇与怯这完全对立的两种心理反应,则会因为战场上的某些因素而反复逆转。

此时据守樊城的右将军张郃,对此体会得最是深刻。

张郃的本部,原本大致布置在樊城西面的汉水沿岸,再通过规模庞大的浮桥、浮城,与襄阳城西面的万山相连。

这也算是张郃的老本行了。他在袁绍麾下时,就以善列营阵、善用地形著称,故而当年江陵大战,也是他负责修建并据守大江上的浮桥。

江陵大战以曹军溃败,征南将军曹仁战死而告终。张郃的浮桥被荆州水军以巨舟撞断,导致他和麾下万人被困在江心沙洲,做了俘虏。后来多亏的曹公挂念同样身在囹圄的夏侯惇,这才驱使荆州士族万人南下,换回了夏侯惇和张郃所部。

这一回在汉水上修建浮桥,张郃痛定思痛,将浮桥修建得比上一次要牢固许多、扎实了许多,又排布了不少专门用来对抗水军军船的器械。结果,来得不是荆州水军,而是洪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