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页

樊笼 卿隐 894 字 3个月前

新皇面色愤愤, 语气凛然,似已拿定主意。

右相便要再劝,新皇却不耐的抬手道:“舅父不必再说。明日早朝自有刘尚书上书弹劾,文武百官便会一同响应,朕定要将他当堂问罪!”

闻言,右相的心凉了半截。

吏部尚书刘瑜是他的亲信,更是巫党的中流砥柱,从来都是唯他马首是瞻。如今新皇竟是越过了他……而那刘瑜,却也是对他半字未提。

翌日朝堂上,却未等那刘瑜将手里弹劾奏折上表,便有御史上前一步,呈上奏表,辞严义正直指翰林院编纂刘琦三年前杀人之罪。

举朝哗然。

翰林院刘编纂正是吏部刘尚书的幺儿。

刘尚书的心当即有几分狂跳。此事隐秘,当年他确认收尾皆无漏洞,旁人究竟是从何得知!

新皇的脸色也带上几分难看。接过奏表,他迅速看过一遍,神色愈发难看起来。

御史台的人轻易不出手,一出手定是证据确凿,不提这物证俱全,就连那苦主都在宫门外候着呢,哪里又做得了假?

不等新皇裁决,那御史又掏出一份奏表,此份奏表是弹劾弹劾吏部尚书刘瑜徇私枉法、包庇及滥杀无辜之罪。

当日为替刘琦开罪,刘瑜让旁的人抵了罪。

散朝的时候,新皇是怒气冲冲的离开的。

吏部尚书及翰林院编纂被当堂摘了乌纱帽,暂押大理寺狱。

弹劾两江总督宋毅的奏折虽亦也上表,却少了刘尚书的摇旗呐喊,加之中立党派据理力争,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小,以罚俸半年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