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

像他这样丰神俊朗的人,说出这样逗趣儿的话。着实是让人捧腹。

没过多大会儿,几人的小厮都回来了。平安道:“恭喜大少爷,恭喜几位爷。”

花寒清道:“中了?”

花寒清的小厮阿宋道:“中了,少爷中了第十六。谢少爷是头名会元!”

听到这会元二字,众人都有些激动。

韩文的小厮补充道:“徐公子考了十五,我们家公子考了十八。”

这几人,俨然是都中了。

他们心里都是高兴。彼此相交,虽然有投契的意思在,但是也是想着同年的情谊。同乡同榜同年。这几人占了同榜同年两样,再加上关系好。自然是以后的政治盟友。

这世间,尤其是官场。最是需要人脉和战友。哪里有那么多的太平良善?更多的是黑暗陷阱。而这些艰难的路,需要他们彼此搀扶着走。

杏榜贴了出来,报喜的衙役定也是正在往各府送喜报。几人想到这里纷纷告别,各自回府等待报录。

路上有许多看过杏榜的举人。中了的无不喜气洋洋,有的甚至热泪盈眶。真是应了孟郊的《登科》: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
而那落第的则又是一番景象,意气消沉,辛酸满面。前文的孟郊在登科前还有过两次落第。那时他写的《再下第》却是这样的:一夕九起嗟,梦短不到家。两度长安陌,空将泪见花。

着实是此间景象了。

这些落第的举子,有些彻底心灰意懒。但是大多数的还是打算回乡继续读书,三年后再来考试。也有一些人放弃了会试,打算以举人之身去做官——虽然都是些西南、西北、辽东边境的县丞或是教谕,但也总比一直考不上的好些。

参加了复试之后,众人的功名算是定下来了。基本上会试考中的贡士都会在殿试上成为进士。区别的也只是名次罢了。

是一甲,二甲,还是三甲。

同进士,如夫人。国朝三甲进士登临高位的极少。三甲进士前程最好的几乎做到四品知府也就到头了。前程不好的一辈子都在知县的位置上熬着也是有的。更糟糕的情况就是十余年都补不上一个官。

殿试之前,自然要去拜访座师。

谢棠是和徐文省,韩涛,花寒清几人共同前去的。

谢棠曾经与这位吴老大人见过两面,但因为年代久远,记忆已经不大清楚了。

到了屋里,谢棠奉上礼物。笑道:“家翁知道老师喜欢苏子,特意让我给老大人拿了一幅苏子的字来。”

吴宽打开后,看到极其豪放的大开大合的字迹,落的款是东坡居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