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

渠清如许 清明谷雨 2302 字 2022-09-15

这个皇朝已经从根上就烂透了,金玉其外,外强中干,他隐忍匍匐的年月也已经够长的了,没时间给他卧薪尝胆韬光养晦,他那滔天血恨和祝知宜的血海深仇也等不起,站在风头浪尖,狂风骤雨扑过来也只能迎头而上。

石道安心道,可您知道君后这些天大刀阔斧推行屯田制已经触犯了众怒么?看着那样温和文雅的一个人,行事之刚烈叫人侧目,废举荐、重工商桩桩件件无不被人戳着脊梁骨骂妖言祸国数祖忘典本末倒置,祝知宜拟的条条例令谁也不买账,佃农骂、世家骂、宗室骂,千人嘲万人讽,每一步都踩在刀刃剑口之上,稍有差池疏漏便是群起而攻之万劫不复。

祝知宜一意孤行,底下的县郡阳奉阴违,君后便以身作则,拿高祖赐他祖上的庄子园地革新试法,几脉旁支怀恨怨愤,把他名字从祖祠族谱里剔下来的心都有了。

石道安知道此事后大为惊异,先太傅府早就被抄得什么都不剩了,那些地皮庄子是高祖赐的,所以先帝也不得没收,君后这无异于拿出自己最后的东西在为梁徽唱这个红脸。

照理说,这些地和普通的赐田不同,高祖的口谕,先帝没资格收,梁徽更没权利收。到底不是小事,一日下朝,石道安旁敲侧击:“君后,臣前日到蔚云山登高,看官衙们到菱田检量收测,恕臣僭越多嘴问一句,这可是圣上之意?是向您挪借还是 ”祝知宜有些不解地看了石道安一眼,知道对方对梁徽来说亦师亦父,也敬重对方学识品性,稍稍微鞠前身,道:“不是,是我自己的意思,再说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何来挪与借一说。”

石道安一噎,仔细斟酌,委婉提醒祝知宜:“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君后可是一点后路不为自己留了?”朝堂风云,惶惶诡谲,风起云涌,若那些人真的怒极生变,凭梁徽现在,是还不能护他周全的。

何况真到了那一步,梁徽也不会,他的学生他知道。

祝知宜摇摇头,面无惧色:“道阻且长,唯破釜沉舟。”若是平和温缓的改良奏效,那在先帝之朝就不会屡有暴民起义,权臣结党弄权,翻云覆雨只手遮天,朝堂一度分崩离析不见天日,梁徽上台了才好些,可也好不到哪里去,虚与委蛇的局面总得有个人来打破。

有些事不一鼓作气,便会士衰而竭,唯有让下面的人看到上头的决心,才会明白这是不可违逆也反抗不得的潮势。

相党遭连番搓杀,佟相被无所顾忌高歌猛进的从五品小官逼得措手不及,祝知宜和朝廷所有当官的都不同,再激烈的党争都会保全台面上的平和与脸面,这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,祝知宜不管这些,该干什么干什么。

丞相气得好笑,问太后:“这个祝知宜是不要命的打法?”也不想想等到那位用不着他的时候,他立马就会被挫得连骨灰都不剩。

太后讽笑:“谁让他一直护着那位呢,他们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,谁也管不着。”

佟相不在后宫,许多事看不透,是真有些疑惑了:“那位…对他到底是?”

太后眯了眯眼,笑得媚,媚中带妒:“说真也真,说假也假。”

佟相看了眼族妹:“娘娘还想着那人?”

太后笑得玩味:“若是本宫真想要,兄长会帮我么?”

第30章 金堂匾,玉白阶

午时。

祝知宜从督察院回宫直奔御书房,没坐车撵,没叫随侍,自己抱着一沓实甸甸的卷宗,春末夏初的风是煦的,日头也暖,他额上沁出点细密的汗。

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,御殿长廊,金堂匾,玉白阶,多少读书人梦里都走过。

祝知宜向来恪守礼制,休沐在后宫时他是尊贵的君后,在前朝当值他只是个官职品级不高的从五品,想见一面皇帝还要请人层层通报。

梁徽早给过他 见的特谕,除非有急事特报,祝知宜没逾越过。

张福海只觉自己折了寿,匆匆领他进了大殿,祝知宜请了个安便开始禀报:“皇上,前日工部在朝上报的汴京河道旱涝淤堵之患,臣亲自去看了,乃武帝台司使修坝 ”

“还有,吏部举陈栅就江浙盐道司一职的账簿纰漏,臣经核查发现 ”

“皇上,臣斗胆,科考之制万不可再大肆沿用举荐制,臣做了统计,自元武十四年开举荐 ”

梁徽根本没听他说什么,看着瘦了许多的人,皱了眉心,转头朝张福海抬了抬下巴,张福海赶紧退了下去,不多时,宫人陆续端上碧梗莲叶羹、合意酥、吉祥果和招汁鲍鱼四喜盒。

梁徽将人拉至跟前,捏了捏手:“先用膳。”

祝知宜怀里还抱着一捧卷宗,怔了怔,这才发现已晌午:“臣 ”

梁徽知道他又要说什么于理不合,索性直接抱走他怀里那几本卷宗,亲自将人按在座上,掏出块帕子递他,温声道:“擦擦汗。”

祝知宜看他都屏退了宫人,也不忸怩。

朝堂共事了一段时间,他发现梁徽其实不是难说话的人,除去少数对方莫名其妙阴阳怪气的时刻,大部分时间他们都相处融洽合作愉快。

祝知宜甚至觉得自己比他的父兄、他的祖父都幸运,梁徽的确不是一个仁厚清白的真君子,但是一个杀伐决断、智勇谋略的君主,他不唬弄,想要什么也明确得很,自己想做什么也都毫无条件地支持。

祝知宜吃个饭也心系天下苍生:“皇上,臣方才提议之事还望皇上三思,宗室本就臃沉繁苛,尾大不掉,再延举荐三年五载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