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页

就连小菜,都是在墙边搭了两层架子,一坛坛挨着摆了十几种。

种类花样之多,完全碾压了城里其他的铺子或是早饭摊子。

而且相对于正餐,早饭的价钱稍微便宜,也引得许多没钱来初味轩大吃一顿的人来过过瘾。

“要我说,初味轩的这个山药粥熬得最好,如今我每天早晨不来喝一碗,这一天都不舒坦。”

“那东西软绵绵滑溜溜的有什么好吃的,要我说,还是这个灌汤包最好吃,汤鲜味美,皮薄馅香,每天早晨吃一笼,真是快活赛神仙了!”

“切,那是因为你们没尝过这个牛肉面,面条劲道,牛肉烂软,连我这样的牙口吃着都能咬动。”

“我说还是这个水煎包好吃……”

“明明是鸡蛋灌饼的味道最好……”

七个须发花白、六七十岁的老爷子,在一楼地台上的桌上,每人点了自己爱吃的早饭,然后还要互相较劲。

这个情形,自打初味轩开始卖早饭一来,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在店里上演,大家也早就见怪不惊了。

这几个人,除了凌家的老爷子之外,还有钱丰银楼老掌柜谭德江,东海府最大的万足皮货庄老掌柜彭万峰,东和山货庄老东家朱建山……等等。

说起来,这几个老爷子,随便拎出来哪一个,都是永榆县数得上名头的了。

要么是家境殷实的老坐地户,要么是白手起家的风云人物。

大家年纪相仿,又都在永榆县这个地界儿混,从年轻的时候大家就都互相较劲儿。

先是比谁的生意打理得最好,然后又比谁家儿子有出息,老了老了好不容易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个早饭,却也还是忍不住要互相挤兑几句。

今个儿初五,又该是薛壮去复诊的时间了,夏月初吃过早饭就准备陪着他去医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