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页

一个官员确认道:“此人很要紧,你没看错?”

李麻子道:“我与他认识几个月了,看不错,不看脸,就看背后我都能认出他七八分来。”

王朴道看了一番尸体,说道:“收殓了,运回开封府,让仵作详细验尸。”

他见郭绍也在这里,便走了过来。郭绍也不避讳,本来就是自己被人意图刺杀,表现得关心一下案情进展属实人之常情。当下便向王朴见礼。

王朴道:“显是被杀人灭口了。”

郭绍拜道:“王副使所言极是,恐怕正是如此。不过我细观之,此人头部伤痕累累,又似中毒,却还未面目全非,收拾收拾尚能看出面相来。正好叫画工照着尸体画像,却比听那李麻子口述要像一些。”

王朴点头赞成。

他们眼见今晚是赶不回东京了,便到邻近的县城先借宿。那重要人证李麻子自然会被严加看管,连郭绍也派了一些亲兵在附近轮换设哨。

既然这事已经交给王朴主持,有开封府各司衙门的操办,郭绍也不便再直接插手,他毕竟只是禁军武将,办案并不是他的分内事。王朴是枢密院副使,他也不办案的,但因这回事涉大将,被皇帝派来主持各司。

郭绍从来没当过警察、和古代的断案文官,但就算这样,他一个没办案经验的人,也觉得:这案子如果能全力侦缉,简直易如反掌……把死者李侠儿活动的地方,进行控制排查,找出他的人际关系……而且已经怀疑李侠儿经常出入赵府,拿赵府上的奴仆来认李侠儿的相貌;就算不认,那李侠儿如果经常进出赵府,名字总是有奴仆知道的。

基本可以认定此案实干的主犯就是李侠儿;再把李侠儿和赵三的关系清理出来。这案子就算不是铁证如山,赵三的嫌弃显然是最大的……把嫌疑最大的疑犯进行看押、审问,无论今古都是必要的手段,赵三恐怕很难辩解。

赵三也许可以辩解李侠儿虽然和他有关系、却无法证明他赵三是主使;但这等狡辩没用,刑讯时肯定要问他昨晚在哪里,有什么不在场的证据……还有别的手段路数,郭绍不是太了解,但可以肯定事情如果能到这一步、离案情真相大白就已经不远了。

无论别人信不信,反正郭绍现在肯定赵三是主谋!按照作案动机,有可能费这么大劲的人只有李重进和赵三;但没有任何可信的线索表明李重进与此有关……反而和赵三有关的线索简直是千丝万缕,数都数不清!

这他娘的还有什么好说的?

但有些案,关键不是怎么查、有没有查案本事……而是人家让不让你查。赵匡胤家,除非皇帝首肯,不然谁敢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家搜查、拿人?

……

赵三独身赶回了东京,回家的路上从东市北路口经过,只见那李侠儿开的楼子附近全是官差。赵三不敢靠近去看个究竟,急匆匆就往回家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