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页

“非也,你我远离此地,无论是否东南风起,却正可借机回到樊口。”诸葛亮道。

晕死,诸葛亮倒是时时不忘给自己留后路,王宝玉不解的问道:“不打仗了啊?”

“曹兵多半染病,不容久战,曹操岂会善罢甘休,班师回朝?故此战必为最后一搏,无论胜负如何,我等皆不可留于此地,若是败了,曹兵占领江东,我等绝难有容身之地;若是胜了,那周瑜定会找借口将你我二人除去。”诸葛亮道。

“有道理,不过我看周瑜最近表现的不错啊?”王宝玉道。

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,周瑜早有除去主公之心,如今我等和睦,实为共破曹兵所需,非真心耳!”诸葛亮一语道破机关。

王宝玉没再言语,招呼好大哥范金强一道,收拾东西,去往南屏山。范金强为不能参战深感遗憾,但他到底还是听王宝玉的,一切照办。

正当三个人想要离开小船,准备离开这个是非之地,沿江却又有一艘小船向这边驶来,船头上站着一个人,六十岁左右,瘦得那叫一个可怜,皮包骨头,双眼深陷,随着江风左右晃动,似乎靠着一种毅力,才能在风中站定。

第334章 若有来生

当诸葛亮看清楚此人,眼泪唰的一下就淌了下来,噗通一声跪下,大喊了一声:“师父!”

来者不是别人,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,王宝玉见此,连忙也迎过去,躬身一礼,水镜先生在船上二人的搀扶下,缓缓走下了小船,伸出青筋凸显的手,颤微微的扶起诸葛亮,泪汪汪的说道:“孔明今日雄姿英发,为师深感欣慰。”

“水镜先生,你怎么来了?”王宝玉好奇的问道。

“唉,还不是为那曹操做说客而来。”水镜先生叹气道,诸葛亮连忙搀扶着他就近在一块石头上坐下,心疼的不停抹泪。

“你被那曹操抓走了?”王宝玉道。

“曹操自取得荆州后,便将我留在身边,怎奈我已重病缠身,正有借口不为其出谋划策,如今大战将起,曹操令我前来,劝说孔明归降,我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,但想到一事儿,还是来了。”水镜先生道。

“非是徒儿执意忤逆恩师,只是恩师最知孔明之志,我既然已归于刘豫州,即便身死,也绝不会改节。”诸葛亮一脸黯然。

“呵呵,我岂能不知,尽可放心,为师是不会让你跟随那曹操的。”水镜先生拍了拍诸葛亮的手,眼中充满了慈爱。